欢迎来到成都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上一篇:伟大抗疫精神 下一篇:青藏铁路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

精神内涵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出自胡锦涛同志2008年10月8日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民族品格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

精神介绍

凝聚起民族复兴的力量——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作者:任仲平 《人民日报》2008.07.04

  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是一次国家力量的检验,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重振!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6月30日,汶川大地震49天之后,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这是对抗震救灾实践的精辟总结,也是对抗震救灾精神的深刻揭示。
  历史将见证:13亿中国人挺起的铮铮脊梁,铸成一座民族复兴的精神丰碑。 [详细]

8级地震的生死考验,几十天救援的举国动员,拓展了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疆界。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在特大灾难面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和衷共济,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以灾情为最高命令、以救灾为神圣使命,紧急行动,守望相助,倾力支持,无私奉献,凝聚起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人们看到了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勇气概。面对极其惨烈的灾难,面对极其严重的困难,广大军民临危不惧、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哪里灾情危急就向哪里冲去,哪里有生死考验就向哪里挺进,哪里有受灾群众就向哪里集结,展现了中国人民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的超人勇气,体现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人们看到了对人民的高度关爱、对科学的高度尊重。广大军民把人的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坚持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就要作出百倍努力,最大限度地抢救了人民生命;坚持依靠科学、运用科学,把科技的力量与顽强的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人的能动精神,又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攻克道道难题,化解种种风险,使科技成为战胜地震灾害的强有力支撑。 [详细]

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大地震震出了亿万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山摇地动,废墟上挺起不屈的脊梁;生死较量,危难中铸就坚强的意志。“5·12” 以来的日日夜夜,无数普通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天塌地陷时的人间大爱,定格了山河破碎后的美丽瞬间。抗震救灾伟大实践就像一部特殊的“精神探测仪”,测出我们民族蕴藏的大真大善大美。 [详细]

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升华。

  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让民族精神又一次提升。生死瞬间,老师们以血肉之躯护卫学生;余震再袭,被迫撤离的消防战士跪地哭喊“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奔向灾区;低垂的国旗下,悲痛中的人民爆发出“汶川加油,中国加油”的呐喊…… [详细]

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彰显。

  改革创新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处处可见时代造就的开放意识、世界眼光、法制观念……其中最为突出的,当数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第一位是救人”,“一线希望,百倍努力”……从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到举国动员的灾后重建,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主线,始终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抢救人的生命、维护人民利益成为执政党的最大政治。 [详细]

大地震使山川移位、河流改道,却无法撼动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不管让他们做什么,回答始终都是一个字:‘好!’”一位灾区的团委书记如此评价。“我们是能担当的一代,是值得信赖的一代。”一位从灾区归来的青年志愿者这样表示。
  以“80后”为主体的中国年轻一代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给了社会一个惊喜。5000米高空跳伞的,是他们;徒步急行军挺进的,是他们;呈现无私奉献志愿精神的,是他们。让人感佩的,还有大难当头无私无畏的少年英雄。
  这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生长起来的一代人,人们曾经认为他们一帆风顺,扛不住风浪。然而在抗震救灾中,他们英勇地站到共和国的前线,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详细]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交融激荡,激励着中华民族以新的姿态大踏步走向未来。


形成和发展

唐山人民用生命和汗水铸就了伟大抗震精神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的强烈地震,顷刻之间使24万同胞遇难,百年工业重镇毁于一旦。唐山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一片废墟上开始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伟大壮举。1996年江泽民同志为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题词:“弘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把新唐山建设得更繁荣更美好。”这是对抗震精神的高度概括。 [详细]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迅速展开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工作,奋勇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2008年6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详细]

重要讲话          (按时间顺序)

纪念场馆

唐山抗震纪念馆

抗震救灾主题展览

学习资料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简介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袭四川汶川的8.0级大地震,是新中国历史上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撕开的不只是四川盆地边缘那个巨大的断裂带,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伤口。地震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军民用世人称道的抗灾救灾的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催生了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抗震救灾精神。

汶川地震大事记

【5月12日】

●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强烈地震。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南、湖北、上海、重庆、北京等地均有震感。(5月18日,中国地震局将震级修订为里氏8.0级)
●16时40分许,温家宝搭乘机赶往四川灾区。当晚,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
●22时15分,国家减灾委紧急启动一级救灾应急响应预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启动国家一级救灾响应。
●23时40分,温家宝在都江堰搭起的帐篷内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

【5月13日】

●23时15分,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率200人组成的突击队,率先到达震中汶川县城,第一个向上级报告了汶川的灾情,为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参考。

【5月14日】

●温家宝上午在重灾区北川县北川中学救援现场说,最重要的是尽力救援幸存者,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5月16日】

●胡锦涛中午抵达绵阳南郊机场,同温家宝共同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下午,胡锦涛在四川北川县擂鼓镇看望受灾群众。
●夜里,通往四川汶川、北川、青川、平武、茂县、理县等重灾区的公路抢通。成都地区通信基本恢复正常。

【5月18日】

●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2008年5月19日~21日为全国哀悼日。
●胡锦涛到灾情严重的四川什邡市慰问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

【5月19日】

●4点58分,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降至半旗。14时28分,警报声汽笛声、喇叭声在中国大地鸣响。新中国59年来,国旗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罹难同胞而降。

【5月24日】

●10时整,首列满载救灾物资的抢977次列车从宝成线109号隧道南口驶出开往四川地震灾区。中断行车283小时的宝成铁路全线畅通。

【6月4日】

●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遇难学生家长工作组,并组成4个指导小组赴成都、德阳、绵阳和广元开展工作。

【6月5日】

●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部署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

【6月10日】

●18时,四川电网10千伏以上受损设施恢复。
●唐家山堰塞湖坝前水位回落至719.48米。

【6月16日】

●新华社播发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捐赠资金使用指导意见。

【6月18日】

●中央纪委监察部印发《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其中对11类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违法违纪行为提出了纪律要求和惩戒措施。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

【6月26日】

●当天闭会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批准了国务院提出的2008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
●为防止疫情蔓延,当日起对北川县城再度实行封闭管理。封城后,每天都将有军队防化团对县城全面消毒。

【6月30日】

●经党中央同意,中组部决定:授予叶志平等59名共产党员“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追授向倩等6名共产党员“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新华社播发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
●截至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95人遇难,18403失踪。

【10月8日】

●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举行。


相关信息